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的“狂飙”与突围

来源:湖南日报

阅读:21次

发表时间:2024年01月22日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姣燕

  锂,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种金属,宇宙中最轻的“稀有金属”。因其更高效、环保、稳定的特性,一跃成为电池领域的“王者”。

  乘着新能源产业发展东风,湖南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一路“狂飙”,仅长株潭地区年产值就突破1800亿元,涌现出中伟新能源、湖南裕能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新能源赛道角逐激烈,锂电行业面临深度洗牌,湖南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如何求新求变?1月10日,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随湖南省新材料产业协会秘书长习小明走进企业生产一线。

  新能源行业去库存下的“逆袭”

  锂电材料“过剩”“价格战”种种现象,正引发市场深度洗牌。1月10日,记者一行来到宁乡市,看到湖南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火热生产场景。

  “当前全球新能源行业去库存,中伟新能源如何承压?”习小明问出大家心里的疑问。

  “我们的超高镍前驱体等产品占领高端市场,订单饱满,增长稳定。”中伟股份首席专家訚硕说。

  风头正盛的新能源汽车,是动力锂电池的“消费大户”。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400万辆,同比增长约30%。然而,新能源汽车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淘汰赛”也在加速上演。

  调研中,作为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商,中伟新能源、湖南裕能等企业均表示,电池技术路线角逐激烈。2024年,半固态、固态、锰基材料等正处于大规模应用的哨所前沿,对企业产能布局挑战巨大。

  湖南储能材料企业能否在“淘汰赛”中稳住阵脚?习小明颇为关心。

  走进中伟新能源行业超大规模前驱体研发试验车间,明亮宽敞的实验室里,摆放着精密设备、智能化中控。小试、中试、量试区域均有科研人员在做试验,从研发成果到量产的全过程清晰可见。

  习小明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但他依然认真观看、详细询问。

  “不敢想象,仅研发产能规模就达到每年1.5万吨。中伟对研发的重视与投入,可见一斑。”习小明说,突围“锂”周期,尤为考验企业的技术突破与持续创新力。

  訚硕向大家介绍,企业保持高研发投入,构建起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科研创新体系,并持续完善研发基础设施。自主研发的非标设备占比超过25%,对外构建起了较强的技术“护城河”。

  在“技术多元化”战略下,中伟新能源已实现镍系、钴系、磷系、钠系四大材料体系全覆盖,均大规模量产。

  前不久,钠离子电池跨入量产装车阶段的消息引发行业震动。中伟首期年产8000吨钠电前驱体项目去年投产,实现稳定批量出货。据介绍,一代产品能量密度已接近磷酸铁锂,未来将有可能超过磷酸铁锂。

  座谈时,习小明与企业负责人交流:“未来材料领域更细分、市场更多元,把市场研究透,开展前沿技术创新,打造多样化、定制化、快速开发与量产的产业化应用能力、服务能力,才能保持行业竞争力。”

  非“天赋型”选手也能成功“造星”

  “福建宁德,湖南宁乡”,新能源材料“双宁”格局的说法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湖南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仅长株潭地区2023年产值就已突破1800亿元,形成了从前驱体、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芯、储能系统到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的完整产业链条。

  产业链上,“明星”众多。行业全球前50强企业就有4家:中伟新能源在全球三元前驱体市场份额最大,湖南裕能坐上全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头把交椅”,长远锂科在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居第5,巴斯夫杉杉电池以正极材料为核心产品。

  正因为如此,湖南成为松下、宁德时代等国内外电池制造企业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地。

  习小明有着更为理性的认知:全国储能材料产业版图上,湖南并非“天赋异禀”的选手。与有“亚洲锂都”之称的江西宜春相比,没有资源优势;与福建宁德相比,缺少龙头企业引领。

  “在有限的条件下,大家拥抱竞争、加强合作,齐心协力把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习小明介绍,长株潭范围内上游材料品类齐全,可为电池产品生产提供80%以上配套。比如,长远锂科的三元正极原材料采购主要来自湖南邦普循环,中伟新能源的前驱体材料供应给巴斯夫杉杉在宁乡的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通过国家先进储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组织技术攻关180余次,转化成果近500项。

  对于储能材料产业来说,电芯企业处于核心位置。当前,湖南已有弗迪电池、德赛电池、桑顿新能源、湖南科力远等电芯企业,但企业实力与示范带动效应,与合肥、常州、宜宾、宜春等地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补强电芯环节,引进龙头企业,是当务之急。”习小明建议,一方面积极招引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行业龙头项目,一方面前瞻性科学布局固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等领域,打造先进储能材料产业新增长点。

  海外市场是“破局”关键

  站在中伟新能源海外布局展示板前,其全球化视野和全球化布局,令大家倍感振奋。

  訚硕介绍,在海外,中伟新能源已在印尼、芬兰、韩国、摩洛哥等国家启动国际化产业基地规划建设,业务覆盖日韩、东南亚、欧洲以及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印尼已建立莫罗瓦利、纬达贝、南加里曼丹、北莫罗瓦利四大原材料生产基地。

  印尼镍矿资源丰富,中国镍矿占全球储量不足4%,大量依赖进口。2022年底,中伟印尼莫罗瓦利产业基地首条冰镍产线投料试产并成功产出冰镍,实现冶炼技术工程新的突破。

  “基于新能源材料产业在客户、资源等方面的全球化属性,企业必须加强国际化发展。”訚硕说。目前,中伟新能源在全球布局产业链供应链,聚焦国外的镍、钴、锂,国内的磷、铁、锰等资源,并同步开展循环回收,多维度保证供应链安全以及成本管控。

  国内竞争日趋激烈,湖南邦普同样将目光投向海外。“我们在欧洲、东南亚市场均有布局,正在构建全球制造、全球交付、全球服务的能力。”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海外市场是‘破局’关键。”习小明点评道,行业企业“出海”面临一系列挑战,特别是要形成全球化的组织、全球化的产能、全球化的资源及资本整合能力。他认为,企业要准备好跨入新的锂电池应用时代——储能时代。

  【调研手记】

  热产业需要冷思考

  孟姣燕

  资本狂热追逐,新能源材料赛道非常火爆。此行随行业专家调研企业,感受到的是热产业背后,行业有着理性冷静的思考。

  锂电行业风口大,但风险也不小,竞争正日趋白热化。在湖南,行业专家对全省储能材料产业在全国的实力,进行理性分析,提出中肯建议。企业对产能布局、结构调整、研发方向,有冷静判断、能沉着应对。

  储能材料领域,三元、磷酸铁锂、钠离子材料……谁才是未来?每个元素都有其“光芒”,也期待打开更多应用可能。这背后有广阔的研发空间、潜在的增长动能。

  市场愈发多元,赛道愈发细分。唯有认清自己、把准赛道,创新才能有的放矢。竞争靠创新,特别是前沿技术创新和基础研究突破,才是制胜关键。

附件: